<progress id="j8qve"><menuitem id="j8qve"><strong id="j8qve"></strong></menuitem></progress>

      <progress id="j8qve"></progress>
      <tbody id="j8qve"></tbody>
      <menuitem id="j8qve"><ins id="j8qve"></ins></menuitem>
    1. <progress id="j8qve"></progress>
    2. <samp id="j8qve"></samp>

      你的位置:首頁>幫助中心>

      過程能力的評價應通過過程能力指數C(或Ct)進行。C(或Ct)值越大,過程的質量精度和成本也越高。所以,要兼顧過程質量精度和過程經濟性的要求,還應考慮過程輸出產品的價值、過程設備的特點、改進過程方法的難易程度因素。當發現C(或Ct)值過高或過低時,都應采取一定的對策和措施,將過程能力調整到滿足實際需要為宜。
        1.過程能力指數的一般評價標準(見表三)。

        表三 過程能力指數C(或Ct)評價表 

      1690351220492.png

      表三中的“*”表明產品質量已經發展到高質量的1/10 時代,不合格品率已達到百萬分之幾的水平,其對應的過程能力指數C(或Ct)值也大大超過了1.67的要求。對于表三C 1.67為過程能力過剩的說法,應視具體情況而定,不能一概而論。
        2.當C(或Ct)值過大時,可采用下列調整措施。
        a.適當縮小產品要求的公差范圍。
        b.適當放寬過程控制的隨機波動幅度,即增大e值,如延長刀具更換周期,加大進給量,以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
        c.可能時,改用精度較低的過程設備,降低成本。
        d.簡化質量監視/檢驗控制,將全數檢驗改為抽樣檢驗或減少抽樣頻次和抽樣樣本量,從而降低檢驗控制的費用等。
        3.當C(或Ct)值過小時,通常采取下列改進措施。
        a.在不影響最終產品質量的情況下,適當放寬該過程產品的公差范圍。
        b.分析過程質量低的原因,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措施改進過程,如采用過程控制圖對過程進行控制。
        c.可能時,采用過程精度更高的設備。
        d.加強過程質量檢驗控制,如進行全數檢驗。
        e.當C(或Ct)太低時,可考慮停止生產,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改進過程,從而提高C(或Ct)值。否則,必須進行全數檢驗剔除不合格品。
        4.過程分布中心μ(可用 為其估計值)與公差中心存在偏移時的處理。
        表三的評價也適用中心偏移的情況,通常按下列情況處理。
        a.當C 1.33時,若偏移度κ0.5,則不必進行特別的調整。
        b.當C<1.33時,若κ0.25,則必須采取措施,解決中心偏移的問題。

      1690351310945.png

      我們不單提供專業的軟件與服務,我們同時也為客戶系統的運行提供理論與經驗支持,分享我們在質量管理領域的相關經驗與知識!

    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播放